动态资讯

News Center

氧气与氩气联合控制在高纯甲烷中的技术逻辑

更新时间:2025-10-09点击次数:

在高纯甲烷的质量控制体系中,氧气(O₂)与氩气(Ar)被合并为一项指标“(O₂+Ar)含量”进行管控,这一设计既体现了检测技术的现实约束,也符合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。

氧气具有强氧化性,可引发甲烷燃烧或爆炸,亦可能氧化敏感材料;而氩气虽为惰性气体,但其存在会稀释甲烷浓度,影响标准气体配比精度或反应计量准确性。GB/T 33102—2016对二者之和设定限值,兼顾了安全性与功能性。

标准规定,高纯甲烷(99.999%)中(O₂+Ar)总量不得超过1×10⁻⁶(1 ppm),而纯甲烷(99.9%)则允许至50 ppm。这一严苛限值主要服务于电子工业与精密分析领域。

例如,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(PECVD)中,氧气杂质可能生成非预期氧化物,破坏薄膜结构;在气相色谱载气应用中,氩气的存在会改变载气流速与扩散系数,影响分离效率。

由于氧气与氩气在多数色谱系统中保留时间接近,且氦离子化检测器对二者响应相似,标准推荐采用GB/T 28726《气体分析 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》进行联合测定。

该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柱(如5Å分子筛)与载气流速,可实现O₂与Ar的良好分离,或在无法完全分离时将其峰面积合并计算。检测过程中需使用高纯氦载气(O₂+Ar < 0.05 ppm),并以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进行校准,确保定量准确。

控制(O₂+Ar)的关键在于防止空气渗入系统。在甲烷生产环节,需确保精馏塔与储罐的氮封有效性;在充装环节,应采用双截止阀与金属密封接头,避免橡胶垫圈渗透空气;在运输与使用中,气瓶阀门应始终保持关闭,仅在连接用气设备时短暂开启。

此外,定期对气瓶进行气密性测试,也是防止微量空气渗漏的有效手段。通过系统性防漏措施与高灵敏检测相结合,可稳定实现ppm级甚至ppb级的(O₂+Ar)控制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