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资讯

News Center

氧气的药用规范与临床应用——遵循《中国药典2025版二部》

更新时间:2025-09-05点击次数:

氧气是生命维持不可或缺的气体,在医疗领域中作为急救和治疗缺氧的核心药物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。《中国药典2025版二部》明确规定,药用氧含O₂不得少于99.5%(ml/ml),适用于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。

气态氧为无色、无臭、无味的气体,液态氧则为低温液体,气化后同样为无色气体。在常压20℃条件下,1体积氧气可溶于32体积水中或7体积乙醇中,具备一定的溶解性,有利于在体内的运输与交换。

鉴别方法直接关联含量测定,即通过化学吸收法确认氧含量是否符合规定。该方法基于铜氨溶液对氧气的选择性吸收原理,通过测量吸收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计算氧浓度,操作严谨,结果可靠。

杂质控制是氧气质量保障的重点。一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.0005%(ml/ml),可通过一氧化碳检测管或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;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.03%(ml/ml),检测方法同样包括检测管法和红外分析;水分含量上限为0.0067%(ml/ml),可采用水蒸气检测管或电解湿度计进行精确测量。这些微量杂质若超标,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或影响设备运行。

含量测定采用经典的铜氨溶液吸收法。将紫铜丝节装入吸收器,注入氨-氯化铵溶液形成铜氨络合物,当样品气体通过时,氧气与铜氨溶液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,从而被定量吸收。通过测量吸收前后气体体积差,结合温度和压力校正,即可准确计算出氧含量。该方法历史悠久,精度高,仍是药典推荐的标准方法。

氧气作为急救药品,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,如呼吸衰竭、休克、心肺复苏等。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疗规程,避免氧中毒或火灾风险。贮藏方面,气态氧应置于耐压无缝气瓶中,储存温度低于36℃;液态氧则需保存在专用低温储罐内,确保安全稳定。